研究生培养

硕士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硕士培养方案 -> 正文

机械工程(08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5-07-01

一、学科概况

机械工程学科是以相关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在设计、 制造、运行与服务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学科,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目前与信 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相融合,具有强盛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辽宁省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983 年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学科获得 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位权,同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 得硕士学位授位权,2010 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位权,2011 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架构完整。现有专任教师 100 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特支计划4 人、百千万 人才国家级 1 人、国务院政府特贴 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各类省部级人才近 40 人,省 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支、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2 支、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4 支。

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国家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 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10 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机械工程学科在数控制造、激光增材制造、现代设计 方法、振动/冲击/噪声与智能运维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 10 年承担国家 04 专项、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和国防军工项目等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近 200 项,获国家和省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近 30 项,取得了螺杆数控铣磨成套设备、大型螺旋齿锥齿轮铣磨一体数控 成套设备、复杂金属零部件激光增材制造-在线检测调控-柔性局部热处理等全流程工艺技术体系及系 列同轴送粉激光增材制造装备等多项标志性成果。机械工程学科还将在绿色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智 能制造等前沿和新兴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创新,使本学科在设计、制造运行和服务等理论和技术方 面不断取得突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 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术创新型人才。本学 科点培养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 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三)熟悉本学科发展状况和趋势,具有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 能力。

三、研究方向

(一)数控与精密制造

以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为特色,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与制造、超精密制造、精密测量、误差补 偿与精度控制和智能数控系统与制造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二)激光增材制造

以先进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主要研究激光清洗、激光冲击强化、水导激光加工、激光增材制 造和激光熔覆再制造等机理与形成质量控制理论。

(三)机械传动设计与控制

以机械系统传动设计为主导,涉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可靠性设计及评估、摩擦学与表面工程、 运载工具智能控制、仿生设计和优化设计等设计理论及控制技术。

(四)振动/冲击/噪声与智能运维

以复杂机电装备平稳高效运行为目标,在振动噪声检测与控制、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故障诊 断、运行维护与寿命预测、冲击防护和毁伤评估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五)智能制造与系统工程

以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为关键,深度融合制造和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智能互联、绿色制造、大 数据分析、智能仿生、智能制造系统、机器视觉等理论。

四、培养方式

(一) 以机械工程领域内的相关科学研究为主要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 方法,重点培养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订培养计划,指导 科学研究、教学和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提倡研究生导师团队制,鼓励校内开展跨学科交叉 培养,形成不同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

(三)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在培养的全过程 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 作风和谦虚诚信的合作精神。

五、学制及学分

学术学位硕士生研究生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含休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取得 26 学分,其中必修课 15 学分,选修课 11 学分。

六、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选 修课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及补本科课。基础英语可依据《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基础英语课 程免修管理规定》免修。跨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所学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入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必 修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研究生基础英语

36

2

1

外国语学院

可申请免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18

1

2

外国语学院


学术英语视听说

18

1

2

外国语学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值分析

32

2

2

理学院


最优化方法

32

2

1

理学院


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

16

1

1

机械工程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学科 基础课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

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选 修 课

方 向 选 修 课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5 门

弹性力学与张量分析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控制系统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

处理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先进检测技术与应用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表面技术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制造理论与技术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数控加工理论与技术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金属切削理论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精密测量技术与误差分析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增材制造结构优化设计与

工艺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激光先进制造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摩擦学设计理论及研究方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

类别

课程

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工程仿生基础及应用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新能源装备原理与设计方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可靠性设计理论与应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振动力学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机器人与人类智能交互技

32

2

1

机械工程学院

机器学习理论

32

2

2

机械工程学院

补本

科课

机械设计基础

32

0

1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2

0

1

机械工程学院


控制工程基础

32

0

1

机械工程学院


公共 选修课

详见公共选修课课表

16

1

1



必修

学术

活动

应参加不少于 4 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学术报告会或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并 写出 800 字以上的心得,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基本要求

(一)规范性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有新见解。

(2)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与摘要、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

(3)学位论文要求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实验数据真实 有效。

(二)质量要求

(1)硕士生应能熟练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在导师指导下正确选题。

(2)能对选题的科学根据、 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 证。

(3)对所研究的课题应该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实验方案、工艺流程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 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达到取得学籍当年《机械工程(08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申请学位关于学术成果的认定》的有关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以及授位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沈阳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 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规定》和《机械工程(08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