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机械专业是通过研究并实施各种制造技术,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及国防的发展提供各类机械 制造产品、各类装备和相应服务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 以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为主,同时覆 盖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个行业, 目前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相融合,具有强盛 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辽宁省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999 年机械工程领域获批工程硕士学 位授予权,2010 年机械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称号,2019 年机械工 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调整为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现有专任教师 100 余人,其 中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近 60 人、团队 7 支。
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国家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 10 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机械专业在数控 制造、激光增材制造、现代设计方法、振动/冲击/噪声与智能运维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 得了螺杆数控铣磨成套设备、大型螺旋齿锥齿轮铣磨一体数控成套设备、复杂金属零部件激光增材 制造-在线检测调控-柔性局部热处理等全流程工艺技术体系及系列同轴送粉激光增材制造装备等多 项标志性成果。
二、培养目标
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机械相 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发展现状和 趋势。
(三)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行业前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具有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一)数控与精密制造
以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为特色,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与制造、超精密制造、精密测量、误差补 偿与精度控制和智能数控系统与制造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激光增材制造
以先进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主要研究激光清洗、激光冲击强化、水导激光加工、激光增材制
造和激光熔覆再制造等制造技术应用、工艺及装备研发。
(三)机械传动设计与控制
以机械系统传动设计为主导,涉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可靠性设计及评估、摩擦学与表面工程、 运载工具智能控制、仿生设计、优化设计等设计理论的应用及控制技术研发。
(四)振动/冲击/噪声与智能运维
以复杂机电装备平稳高效运行为目标,在振动噪声检测与控制、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故障诊 断、运行维护与寿命预测、冲击防护和毁伤评估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五)智能制造与系统工程
以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为关键,深度融合制造和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智能互联、绿色制造、大 数据分析、智能仿生、智能制造系统、机器视觉等技术的实践和应用。
四、培养方式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机械工程领域内的相关工程研究工作为主,采用课程学习、 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从事工程研发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独 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 划,指导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校外导师提供硕士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单位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所需的实践研究条件,参与学位论文的指导、答辩等环节的质量把关。
(三)课程教学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授课或开设讲座,注重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 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实行校 外导师负责制, 以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管理为主体、学院和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相结合的 管理体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在培养的全过程 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 作风和谦虚诚信的合作精神。
五、学制及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含休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取得 32 学分,其中必修课 13 学分,选修课 13 学分,实践环节 6 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 研究生基础英语 | 36 | 2 | 1 | 外国语学院 | 可申请免 修 |
课程 类别 | 课程 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必 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学术英语视听说 | 18 | 1 | 2 | 外国语学院 |
|
国际工程语言应用 | 18 | 1 | 2 | 外国语学院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数值分析 | 32 | 2 | 2 | 理学院 |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
|
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 业创业 | 16 | 1 | 1 | 机械工程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
|
专业 基础课 | 精密制造技术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
选 修 课 | 方 向 选 修 课 | 控制理论及应用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选修 6 门 |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有限元辅助机械设计 案例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计算智能方法案例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制造领域工程实 践案例分析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装备研发典型案 例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数控装备设计与分析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制造建模与切削 仿真技术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数字化设计制造与装 备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案 例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 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课程 类别 | 课程 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 产品创新设计与案例 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
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意 实践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新能源汽车建模与仿 真实践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动力学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案例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声学工程应用案例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设备运行状态识别与 预测分析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强冲击试验与测试技 术 | 32 | 2 | 2 | 机械工程学院 |
先进机器人技术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器人视觉技术 | 32 | 2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公共 选修课 | 详见公共选修课课表 | 16 | 1 | 1 |
|
|
补本 科课 | 机械设计基础 | 32 | 0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32 | 0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
控制工程基础 | 32 | 0 | 1 | 机械工程学院 |
|
必修 | 实践 环节 | 实践环节共 6 学分。包括撰写专业实践报告及完成《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工程实 践》。 |
七、实践环节
(一)专业实践
具体要求见《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暂行管理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完 成专业实践后,需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获得 4 学分。
(二)在工程实训中心完成《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工程实践》后获得 2 学分。
八、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类型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主要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 创作)、方案设计等形式,鼓励结合工程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进行 撰写。
(二)学位论文相关要求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相关要求按照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工程类专业 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执行。
(三)授予学位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达到取得学籍当年《机械(085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 学位关于学术或实践类成果的认定》的有关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以及授位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沈阳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规定》和《机械(085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规定》执行。